某些人热衷于为美国工业实力大肆吹嘘,这实在令人费解。近期,央视网、辽宁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,沈阳飞机工业集团(沈飞)正在进行大规模厂房扩建。扩建完成后,沈飞的年产能将达到约300架战机。然而,一些网友随即跳出来拿二战时期美国一天生产300架战机的“壮举”进行对比,质疑中国战机生产能力。这种比较,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谬误。
让我们先来深入了解沈飞的生产能力。沈飞目前承担着歼-15T、歼-35(空军版及舰载版)、歼-16等多种先进战斗机的生产任务。此次扩建的厂房面积达27万平方米,加上原有厂房,总面积将达到54万平方米,几乎与美国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相当。据估算,扩建完成后,沈飞的年产量将达到约300架战机。值得一提的是,沈飞采用的是先进的脉动生产线,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。以歼-16为例,沈飞目前的年产量已突破百架,而美国同为重型战斗机的F-15,年产量却仅为10架左右。F-22的生产线更是早已关闭。虽然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将F-35的年产量提升至150-200架,但美国官方数据通常缺乏透明度,其真实产量也难以验证。
展开剩余63%将沈飞的年产能与二战时期美国一天的产量进行比较,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不严谨的论证。1944年,美国凭借其全面的工业体系和相对落后的技术,确实能够一天生产300架战机,月产量超过8000架,年产量甚至高达98000架以上。不仅是战机,坦克年产量也达到惊人的80000辆,航母建造速度也远超今日。但这与当今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。二战时期的战斗机设计简单,制造工艺相对粗糙,与如今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技术复杂度根本无法相比。如果沈飞采用二战时期的技术生产同类型的战机,其产量必然远超300架/年。
如今,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,甚至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。只要国家需要,中国完全有能力生产更多的武器装备,只是我们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,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军备竞赛。
至于一些人鼓吹美国“飞机坟场”拥有数千架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飞机,更是无稽之谈。战斗机并非菜刀,即使妥善封存,经过数十年风吹日晒,其零部件也必然老化,更别说维护保养的缺失。即使少数飞机能够勉强起飞,其过时的技术也使其丧失了实战能力。这种说法无异于掩耳盗铃,只能体现出其对军事常识的匮乏。
总而言之,将不同时代、不同技术水平的武器生产能力进行简单比较,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。中国在航空工业领域的成就值得肯定,与其盲目吹捧他国,不如客观理性地看待自身实力,并继续努力,为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98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